找到相关内容545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

    、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  、有痴心、离痴心、略心、散心、下心、心等等, 觉知  ︰「我今能学觉了心入息出息」。  10. 若为昏沈、睡眠盖覆障其心,便缘净妙境界策发其心,觉  知︰「我今能学喜悦心入息出息」。  11. 若为、恶作盖覆障其心,便于内安住寂静,制持其心  ,觉知︰「我今能学制持心入息出息」。  12. 于诸盖中,心得清净,觉知︰「我今能学解脱心入息出息  」。  13. 为...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373973.html
  • 藏文 《声明要领二卷》

    名『五根』(dbong-po lnga);所谓panca-bala之panca是五,bala是力,因长时修习信等五者,以致不信、懈怠、失念、、不正知五怨敌不能障碍,而能生起信等威力,故名『五力』(...`s^ar-gyi clus hphags);所谓jambudvipa之jambu,因于此南方之洲北境海边,有大树名赡部,结有如瓮大,小之果实,其入水中者化为赡部河之金子,洲以此特征命名,叫『瞻部洲...

    胡进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774048.html
  • 唐君毅的宗教融合思想

    谦卑,以沉潜我们浮动的心思意念,重新从内心翻越出一个要从罪恶中绝对解脱而出的超越意志。这个超越意志一方面忏悔悲悯自身的罪恶;一方面使自身接合上(或本身即具现出):一个超越罪恶的宇宙意志,此即“神的...用具体的人格来体现博爱或慈悲的具体意义,表现出普世性博爱的可实践性,对于我们的追求是莫大的鼓舞。但是宗教意识凝聚于具体人格的实践,是超越的宗教精神透过具体的人格来体现出来,如果因此而高人格的崇拜胜过...

    陈振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75777110.html
  • 原始佛教读书会: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天子相应

    盖”,五种障碍心灵成长的盖障,就是贪、嗔、昏沉睡眠、懊悔、疑,就是断除这些。这些大概就是在“精进、喜”这个阶段就逐渐断除的,所以就很容易进入禅定。进入禅定,他就具备一些禅定的内容,就是“禅支”,有...志、……”,八圣道。道迹就是方法,怎么走到世界灭或世界尽头的方法,它就是八圣道。八圣道只是最典型的一个,其实,佛陀他教导的方法或道品,总括有三十七道品,刚才“七觉支”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或者“四念处...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2877132.html
  •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上篇)[1]

    结永断者,断色界贪、无色界贪、、慢、及无明,于烦恼障及所知障心善解脱,永超三界,在第六首偈颂“类”句的论释中说:“谓已永断上分结故,于二种障心善解脱:谓烦恼障及所知障。其心如是善解脱故,得成如来、应、正...学及所得学果,一切相皆善清净,显自圣教不与他共。   本文将分散于众多经典的这些诗偈与收录于瑜伽论的体义伽他合编对照,每首诗偈,先引《瑜伽师地论》中颂文,次出处,或有超过一个以上的出处者选取主要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3278953.html
  •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上篇)[2]

    取见、疑。   [11] 指顺益色界及无色界之五上分结:色贪、无色贪、、慢、无明。   [12] 梵语satkāya,音译萨迦耶,旧译有身,意指五蕴和合之体。如《杂阿含经》123:“云何有身?...

    陈琼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3278954.html
  • 谈心说识(三):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

    来打算的意识,不单是一个,据《成唯识论》言共计有十八个(心所)心的作用。除了昏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随烦恼之外,还有“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大根本烦恼,称为...心高,故名我慢。(《大正藏》卷三十一,二十二中)   这种骄傲,轻慢的心态,第六意识也有,但第七识的我慢更深入一层,是从我们都查觉不到的内心深处所生起的一种分别心,轻视别人的心。看到能力比自己差的,...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自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0045983353.html
  • 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

    不散乱的精神状态。可见,定主要是针对心的散乱的,通过修定而达离心的浮(即所谓)、沉(即所谓昏沉),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安稳,一心不乱,泰然自若,这样才有助于福慧修道的顺利进行,如《楞严经》中说,观音的...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884653.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

    五上分结」与「五下分结」,合称十结。「五下分结」:欲贪、瞋、身见、戒禁取见、疑;「五上分结」:色贪、无色贪、、慢、无明。   (23)阿毗昙法、摩诃衍法:这里说的阿毗昙法,指小乘各著作的说法,...可以分成极微。《大智度论》则破极微,从而破四大,所理由大致有三:一   「极微有十方分(辨得出十个方向的部分)」,所以不能称为极微;二极微「应有虚空分齐(占体积相等的空间)」,所以不能叫做极微;三...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8.html
  • 禅学浅说

    明“自性定”为理定,以“四禅八定”之引发定为事定,两者不可偏废,要无碍双行,才能契入宗镜。  《宗镜录》卷三十四问云:“悟此心已如何修之?还依初说相教中令坐禅不?”作者回答说:“若惛沈厚重难可策发,猛利不可抑伏,贪嗔炽盛触境难制者,即用前教中种种方便,随病调伏。若烦恼微薄,慧解明利,即依本宗,一行三昧。”这就是说,不同的众生,其开悟的因缘不同,略分两类。其一、如果是从多闻入手的人,如《楞严经》...

    孙劲松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4294077.html